日更寫作一個月的心得

Daily update
偷偷告訴你,我一個月前開始每天日更寫作。
這篇來聊聊日更了一個月的心得。

日更是什麼?

日更的意思是每天都寫一篇新的內容並發佈都網上。我把日更內容都放在 Facebook / Instagram / Threads 上。

為什麼會嘗試日更?

當時因為 Threads 這個 APP 的出現,令我突然冒起想試試寫 Twitter Thread Post 的念頭。

Threads Post 指的是在 Twitter / Threads 這些 APP 上以很多個 post 串連成文章的內容。

當時其實並沒有日更的打算。

只是當時因為看到關於日更的文章,於是寫了幾篇 Thread Post 後就開始想我也應該試試日更嗎?

當時對日更是有恐懼的,因為以前試過三次 30 天 Talk to Camera Challenge ,當時每天也要拍影片來分享一段時間後,每天要想話題都異常痛苦。

但是,當時對著鏡頭說話時我只能說一些不深入的內容,因為當時會看影片的群組成員來自五湖四海,大家的背景都不同;但是把文章放在網上,對這個內容沒有興趣的人可以直接跳過。

「只是每天就一個想法寫下一個沒有字數限制的貼文,也不用在意貼文之間的連結,寫我自己想的東西應該也可以吧?」

「反正這些在我心中也只是初稿,如果寫了我真的認為有價值的內容,我再把它修改變成部落格的文章,這樣應該能夠增加文章數目吧?」

「在吃飯前或是在散步時寫這些文章,應該也不會佔用太多時間吧?」

然後就開始試試日更到現在了。(其實是想看看自己這次能夠堅持多久)

結果這一個月的這樣寫下來,其實也發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開始一個新習慣時要考慮的東西

其實我以前也試過在 IG 做內容,只是不到一個月便放棄了。

所以要令新習慣比夠稍微延續長一點時間,我們要先分析有什麼失敗的原因。想到有三個:

  • 每天要花太多時間想題目
  • 每天要花太多時間寫內容
  • 每天把內容發佈到平台的麻煩步驟太花時間

那麼這些問題要如何解決?

如何減少想題目的難度?

作家 Dickie Bush 發明了一個叫做 Brain Dump 的方法。

這個方法的做法是,每晚睡覺前把腦裡的想到的題目和想法用一句話寫在筆記上。

這樣做每當有時間寫作時,我們便可以在這個筆記中找題目來寫作。

據說使用這個方法的秘訣:

  • 一定要用手寫:因為這會強迫自己放慢腳步來思考;也不可以用電腦打字,因為這會讓注意力放在敲鍵盤。
  • 寫的時候不要理會這是好想法還是爛想法,先寫再說,因為先寫下爛想法,好想法才能出現。
  • 有靈感時能寫多少就寫多少,沒有靈感時強逼自己寫十個。
  • 寫完後馬上睡覺:潛意識會繼續運作來連結想法和醖釀內容。明天醒來再次掃過這十個點子時,選擇一兩個特別有感的點子來寫文章。

我自己試試後,發現:

  • 每天寫十個其實很難,但要寫兩三個個應該也沒有什麼問題。這對日更來說已經很足夠了。
  • 我晚上經常忘記去想話題,但是我會在平時突然想到題目時,打開筆記軟件(Obsidian)中的某個筆記中把靈感用一句話寫下。
  • 有這個方法後會間接這樣會強迫自己每天閱讀一點點,以及回想今天發生了什麼事,並且想辦法如何改善。

於是,問題解決。

如何有時間寫內容?

重點是:每天事先預留同一段時間來寫內容。以短文來說,大概三十分鐘便夠了。

我通常都是在吃飯前的一些時間打開電腦,然後一股作氣把這個課題在 Obsidian 以 Markdown 直接打出。

如果真的沒有空,我會先在路上用電話聽寫內容,回家後再修改文字。

我在日更的寫作中都是每一個段落先有一個主題、然後在這個主題下加上幾句來解釋、有需要時加入清單來簡化文字。

此外,會使用 Markdown 的分隔線( --- )來分隔每個段落,稍後會解釋原因。

問題解決。

如何減少把內容發佈到平台的時間?

這對於已經在生產力工具中折騰多年的我來說是樂趣所在。

為了減少把內容發佈到平台的時間,我寫了不少的工具來加速。

這個內容跟以下我的寫作流程一起說會比較好。

我的寫作流程

寫完內容後,我會做這幾件事:

第一步:先在 Midjourney 生成一張比較相關的圖片並上傳到 GitHub 圖床。

第二步:把 Obsidian 上的文字內容變成 IG 圖片並儲存在特定的 iOS Album 中。

做法是在 iPhone 上用自製的 Obsidian Action 用 url scheme 呼叫自製的 iOS Shortcuts 把每個 Markdown 分隔線之間的內容生成圖片。這個 Shortcut 的流程大概是:

  1. 把 Markdown 文容修作修改
  2. 加上一點 CSS 後把 Markdown 變成 html。
  3. 把 html 變成 pdf。
  4. 把 pdf 變成圖片。
  5. 裁切圖片並加上水印。
  6. 把圖片儲存到特定 Album。

這次不介紹如何做了,相似的做法我已前有分享過,可以看 這篇

第三步:更改這個 Obsidian 筆記的內容更改成等待發佈並加上日期。

第四步:發佈前幾天寫好的內容到社交媒體並把狀態變為已發佈。

只要在 Obsidian 搜尋狀態為等待發佈的內容筆記後,然後找出最久遠日期的內容來發佈。

在 Facebook / Threads 等 App 上,我在 Obsidian 寫了個 Plugin 加入一些 Action 把筆記的內容一鍵修改格式成為符合特定的社交媒體的格式(例如在標題前後加上【和】等)並複製到剪貼簿上。然後打開 Facebook / Threads、貼上內容、稍作修改便能發佈。

在 IG 上更簡單,打開 IG ,選擇特定的相簿裡之前已經生成的圖片,然後發佈。

由於有大量的自動化來幫忙,所以我花在發佈內容等的時間不算多,可以花更多時間來寫內容和做自己本來要做的事情。

進行日更後的感想

令我多閱讀和理解內容

因為我的本業是軟體工程師,但我不太想寫關於軟體的內容,所以其實我未必能在每天的生活中也能找出靈感寫出內容。

這時候會強迫我每天看一些優質的內容來刺激我的想法,從而來寫文章,例如是書、或是我有興趣的人寫的文章或影片。

但更重要的是,我不能只看內容,還要打開 Obsidian,用自己的話去寫下內容和想法,只要開始寫,就會強迫自己去真的理解這個內容,自然便會有更多的想法。

我把寫作次序弄反了,才真正了解卡片盒筆記法如何運作

之前寫了關於一篇關於接地的簡單文章後,一星期後發現我想加入一些關於接地的資料用來日後在部落格上寫正式一點的文章,但是我不想更改簡單文章的內容。

這才發現理論上寫文章的流程是先有卡片(詳情看 知識複利筆記術:卡片盒筆記法的數位應用實戰指南 這本書),再把卡片組合和改寫成文章,但我因為想日更的關係,所以跳過了寫卡片的過程,直接寫文章,所以便有這個問題。

以這個例子來說,正確做法應該是:

  • 有想法時先寫卡片
  • 寫簡單文章時把現有卡片組合再改寫
  • 日後有新內容想加入時,寫新的卡片
  • 要寫正式文章時,把現有卡片組合再寫正式文章

我知道自己如果每天先寫卡片再把它們組合再改成簡單文章,那麼不消幾天我一定會放棄寫作,因為太花時間了。

但是,寫卡片在長期來說有它的作用,因為卡片才是我的文章來源。

所以我的做法是有空時把已發佈的日更內容中的部分章節複製至新的卡片,日後有新內容想加入時,就能寫新的卡片來作補充了。

這個做法並不完美,但是似乎對我來說可行。

加速了寫部落格的更新速度

今年回顧 時我知道自己產出十分低下,我很想增加產出。

因為現在日更的關係,我可以預先寫寫某個想寫,但還未知要如何寫的內容並發佈。

當我寫了幾篇相關的內容,發現可以用作部落格的內容,我便可以把日更的內容放到部落格中,修改內容和架構便可以發佈。

這樣可以減少寫部落格的阻力來增加產出。

但我還是很怕之後沒有內容

雖然已經日更了一個月,也算有足夠的題目可以寫,但「時間久了沒有內容」的恐懼在我心中一直都在。

現在寫作上我沒有太在意要由零開始解釋背景(也不可能以這麼少的文字數量來解釋所有東西,加上讀者有興趣也可自行 Google),希望這能消除我過去的恐懼。

總結

我的 Facebook / Instagram / Threads連結在這裡,你也可以在部落格最下方找到。

日更雖然有一點難度,但我們可以從中獲得很多。

如果你未試過日更,我強烈推薦你試試看。

如果你有在日更,對於日更有什麼感想和得,歡迎留言分享~

如果你也有粉絲專頁,你發佈內容的流程是如何進行?留言告訴我吧!



如果你覺得這個內容有用,不妨分享給你的朋友。

這是我的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hreads,有興趣的話歡迎 Follow。

如果你認為我的文章有幫助,歡迎 請我喝一杯咖啡。

分類: 自我思考 Obsidian
寫作日期: 2023-08-15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