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事,明天做:凝聚時間、能量與創意的人生管理原則》閱讀心得:時間管理是為了減低每天發生的隨機影響,從而讓我們有精力地完成今天要做的事

Do it tomorrow

《重要事,明天做:凝聚時間、能量與創意的人生管理原則》(Do It Tomorrow and Other Secrets of Time Management)這本書數年前已經出 英文版,但最近才推出 中文版

當初讀完英文版時,我有一些感受,但不太知道如何實際應用。經過這幾年,隨著我開始真正使用筆記軟體進行任務管理與時間管理,加上工作上遇到的各種情況,讓我在再次閱讀這本書時產生了更深刻的體會。

以下是我閱讀此書後,對我最有感觸的部分整理。

目錄:

時間管理的核心原則

這本書探討了許多時間管理的法則,但我認為它最大的貢獻在於解釋為什麼我們需要進行時間管理,以及這套方法帶來的最大好處。

書中強調,時間管理其實與精力管理密不可分。當我們經常面對突發事件時,容易陷入慌亂,導致無法專注於原本要完成的任務。

我認為書中介紹對我最受用的原則,都是圍繞著如何降低每天隨機事件對我們的干擾,讓我們能順暢地切換任務,減少被打亂的情況。

封閉式清單

書中提出了「封閉式清單」的方法。

封閉式清單的意思是,當我訂下今天要完成的任務清單後,就不允許再加入任何新的工作項目。

舉例來說,如果我昨天安排好今天要完成 A、B、C 這三件事情,那麼在這三個任務完成前,無論遇到任何新的事項(如 D、E 或 F),都不會將它們加入今日的清單中。

我今天只專注於完成 A、B、C 這三項任務。有新的事項出事我只會寫下發生了什麼事,但不會今天處理(書中有提及一些例外,但這只是很少數的例外)。

這樣做的原因是,工作環境中常有各種突發事件發生,例如在進行任務 A 時,突然有人找你給意見或問問題。若我立即轉去處理新的訊息,就會增加隨機變數,使原本安排的任務 B 與 C 無法順利完成。

這種做法需要自我訓練,學會控制自己不要隨意處理新出現的事項,才能真正降低隨機干擾。

控制新訊息干擾

在現實生活中,我認為必須訓練自己不要在接收到新的訊息時立即處理。

這個其實很難,因為涉及感性腦與理性腦的差異。

理性腦會告訴我今天要完成 A、B、C 三件事,但當面對刺激時,感性腦則會促使我去關注那些訊息,導致工作效率下降,無法完成原定任務。

為了訓練自己避開這種干擾,我現在會嘗試每天早上工作到午飯這段時間不看 E-mail、不看即時通訊訊息,即使有人找我,我也選擇暫時不回覆,專心處理前一天定下的今日任務。

但我也真的發現這真的很難,有時就是會按捺不住去我去看訊息,這個時候我就會提醒自己:「先做完手上這個任務再去看訊息吧,只差一點點就可以了!如果這是看訊息就會前功盡廢了!」這樣的自我提示通常也能幫我渡過這個難關。

這樣做之後,即使早上工作時收到不少訊息,當下午再一次處理這些訊息時,會發現它們大多不是很重要,也不需要立即處理。反而將處理訊息的時間集中在一個時段,效率會更高。

我試過有數次按捺不住看這些訊息,然後發現這個只是一個無關痛癢的訊息,讓我更加堅定在專心時不要理會所有訊息的做法。

其實,如果你中途看了訊息但沒有馬上處理,反而更容易忘記;不如一開始就不看,等到專門處理訊息的時候再統一處理。

我很記得這一次當我真的在整個早上也沒有看過訊息後,我專心完成了很多任務,然後這一天和同事吃午餐時,聽到他在抱怨他在這個早上都在查看電子郵件,期間多次被其他人找去,結果整個上午都毫無進展,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麼。這個反差讓我更信任這個方法。

我在看這本時整合的時間管理方法

我在看這本書時還整合了一個方法來好好處理今天的工作。

就是買一本筆記簿,每天使用一頁。

把這一頁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分寫下今天必須完成的任務(封閉式清單),下半部則是進行間歇式日記。

上半部分的封閉式清單中,記得不可以在今天加入新的任務,從而降低隨機事件干擾工作的機率。你要做的就是完成這些任務。

下半部分是間歇式日記。用來記錄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或有什麼新的想法。

  • 當我完成一項任務後,我會在間歇式日記中加入一行,先寫下當前時間,然後寫了自己做了什麼。
  • 當我剛剛開了一個會後,我會在間歇式日記中加入一行,先寫下當前時間,然後寫了開了這個會,簡要地寫下有什麼會議上值得記錄的內容。
  • 當我突然有了一個新想法,我會在間歇式日記中加入一行,先寫下當前時間,然後簡要地寫下這個新想法。
  • 當我在處理即時通或電郵訊息發現有東西要做或有新資訊時,我會在間歇式日記中加入一行,先寫下當前時間,然後簡要地寫下這個任務或資訊。

這樣做不是為了要記錄一切的生活,而是確保這些重要想法或事情不會遺漏。

當然有很多情況你無法立即寫下這些內容,但只要在今天之內補上也沒有問題。

每天晚上,我會回顧當天寫下的間歇式日記的內容,檢查是否有遺漏的事項,並將重要的想法轉化為新的任務並放到我的任務筆記中,並選定為明日需要完成的封閉式清單中的項目。

這些任務可能包括非常重要或緊急的事項,或是等待他人回覆的事項,提醒自己適時跟進。

使用了這個方法後,我覺得自己做事進度好了,遺漏的內容也少了。

除了用筆記本來做這件事外,你也可以使用數位的方式去做這件事,例如使用電話的待辦清單作上半部分,用語音輸入把內容放在筆記 App 作下半部份也可以。

專案優先順序的安排

書中還有兩點值得思考。

第一點是關於如何安排專案的優先順序。當面臨多個專案時,哪個該先做?

書中的答案是,若某個專案極為緊急,必須將其視為「當前計劃」(Current Initiative),放在每日的第一件任務中,每天做一點點這個任務,直到專案完成為止,完成這個任務前都不得轉換「當前計劃」。

這是應對最緊急專案的做法。但除此之外(也就是第二點),我們平日應該優先處理那些看似最不緊急的專案。

這聽起來反直覺,但原因在於,一個專案最後之所以變得緊急,正是因為長期未能及時處理,導致期限逼近。

如果能夠平時就逐步處理這些不緊急的專案,就不會有專案變得非常緊急。

時間管理的本質

作者還提到,無論使用何種時間管理方法,都會有產能的上限。

即使做得再快,也無法突破個人的極限;當待辦事項積壓過多時,任何時間管理方法都無濟於事。

這時必須從根本著手:對於那些想做的事,要謹慎選擇,因為你承諾要做的事情其實只能很少。

每承諾一件事,就代表沒有時間做其他事,所以要非常謹慎地選擇要做什麼。

時間管理的本質不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而是只投入於那些真正有承諾、值得去做的事情,對於那些相對不重要的事,必須果斷放棄。

結語

這就是我從《重要事明天做》這本書中獲得的最大啟發。

透過以下的心法,讓自己能減少工作上的隨機干擾,從而更穩定地完成手上的工作:

  • 封閉式清單
  • 控制新訊息干擾
  • 進行間歇式日記防止遺漏要做的事和細節
  • 合理安排專案優先順序
  • 謹慎選擇要做的事

如果你最近也感到工作太忙碌,想利用改善時間管理的方法來讓自己好過一點,強烈建議你看這本書。



如果你覺得這個內容有用,不妨分享給你的朋友。

這是我的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hreads,有興趣的話歡迎 Follow。

如果你認為我的文章有幫助,歡迎 請我喝一杯咖啡。

分類: 自我思考 閱讀心得 健康工作
寫作日期: 2025-05-10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