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學】A103 履歷優化與個人品牌重塑上課心得
這次又飛去台北上課了,上的課是其實對我來說沒有逼切性,但是很想在有空時去徹底了解,以備不時之需的 履歷優化與個人品牌重塑 課。
這門課對我來說不是這麼急切的原因是,由於我的行業關係,在香港找工作時利用中介來幫忙是十分常見的一件事,所以其實我沒有方法去驗證自己寫的履歷有沒有效果(因為把履歷交給中介後,都被它們不知不覺地修改了)。正是由於上課的目的不是為了單純地修改好自己的履歷然後立即找工作,所以反而看到一些其它的東西。
在上課時,以下三點引起了我比較大的注意:
當自己需要快速地看很多履歷的時候
在上課的開始時,我們需要看其他同學的履歷,然後給予印象。
雖然報名前已經聽說過有這個活動了,只是看的方式和我想像中有很大分別,不是想像中的大家一起在投影片上公審大家的履歷。
在上課時以一分鐘看一分履歷的速度看過其它十九份履歷後,大腦只是不斷有著「我不知道這傢伙是在做甚麼的,一時在做業務,一時在做專案經理」、「這傢伙至少我知道他是做講師的」、「這傢伙的履歷字很多看不完」、「這傢伙的格式排列不工整」「嘩這課那麼多博士」之類的單句顯淺印象之類外,就是頭很痛。
然後看完第十九分履歷疲勞轟炸後立即看自己的履歷,真是立刻對著自己的履歷罵了很多髒話。
- 「媽的,這份密密麻麻的東西到底是甚麼」
- 「我完全看不到重點,叫人怎麼看啊」
- 「頭很痛很想睡覺」
真的,這樣感覺真是只有親身感受過才會明白。才會明白為何以前在大學時導師會說出要如何寫履歷的原因。明白了這個感受後,以後看自己的履歷也會以這個速度和角度來看。
另外,如果以這個速度來看履歷的話,我們只會從這份履歷上看這個人是否有某些公司需要的技能,以及有甚麼突出的地方會看後還留有印象。而這就是寫履歷必須做的事。
那麼,拋開履歷來說,自身的個人品牌是否也應該要這樣做?例如要是以寫部落格為例,我們寫的重心應該要以別人看這篇文章前希望能夠在這裡獲得甚麼來寫作,而非完全地把內心想寫的東西都寫出來,然後讓讀者自己在文章裡尋寶。(對,我是在說自己)
履歷上寫的不是職務說明(Job Description)
這點對我來說是新知識。
我之前在自己的履歷上除了寫過自己做過的所有東西(這是錯誤示範)之外,就是會說自己的工作範圍是甚麼。例如身為一個程式設計師,很自然地會每一份工作都寫「編寫某某系統」、「設計測試程式」、「和業務分析師確定需求並設計系統」、「指導新人」等。當時會寫這些的原因是一方面自己真是有做這些外,另一個原因是程式設計師一開始時只是接受上司的設計來寫程式,慢慢才有機會和其他人分析需求並設計系統。
但是聽到講師 Bryan 的這句 「履歷上寫的不是職務說明,我們要檢查自己在履歷上寫的經驗不能在職務說明中找到」後才明白,有這個年資的程式設計師肯定也需要「編寫某某系統」、「設計測試程式」、「和業務分析師確定需求並設計系統」、「指導新人」吧,大家的這一項寫的都是相同的東西那麼有甚麼分別?
然後立即把這些沒有意義的句子刪掉,改以實際成果代替。
利用寫履歷來找出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
上課時在說完理論後,講師 Joe 和 Bryan 會和我們一對一地為我們的履歷給予意見。然後我們根據意見修改。
Bryan 其中一條問我的問題很有意思:「你日後想做的工作中,需要的技能是甚麼?」「現在你的工作裡有甚麼是關於這些技能?」「那麼,我們在履歷中只要突出這些技能便可以了。」
我本來沒有試過以這個角度來想問題。但是反過來想,我們其實應該要填到我們自己幾年後夢想的履歷為目的而努力。
例如,如果我們幾年後想轉為專案經理,我們幾年後的求職履歷應該要有一些專案管理經驗,這樣別人看見自己有專案管理經驗才會請我們做專案經理。而因為我們在這幾年間的求職履歷必須填上專案管理經驗,我們必須在這幾年內拿到一些專案管理的經驗,那怕自己還不是一名專案經理。例如我們可以主動向上司負責一個小型的專案。
這樣其實是一個正向循環,因為有主動地做未來職位要做的工作,要晉升做這個未來職位的機會比只是被動地接受上司指派的任務要高得多。
內心 OS: 兩日一夜快閃台灣上課真是很累。
大人學筆記系列:
如果你覺得這個內容有用,不妨分享給你的朋友。
這是我的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和 Threads,有興趣的話歡迎 Follow。
如果你認為我的文章有幫助,歡迎 請我喝一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