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嬰國


巨嬰國這本書嘗試以一個名為「中國人的心態上都是嬰兒」的概念來解釋很多中國式的現象和人格,包括社會上的現象和家庭上的現象。在這裡我並不打算介紹巨嬰這個概念,而是分享我在書中看到的一些人格上可以改善的地方。

主體和他者

主體的英文是 The One,而他者的英文是 The Other。主體的意思指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其他人,也可以思考和定義其自身,即是自己能夠以自己為主軸;他者的意思指一個人沒有了其他人便有一種不能生存下去的感覺,即是自己是圍繞着別人來轉。

作者認為,在歐美社會,男人是主體,而女人是他者;而在中國,男人和女人都是他者。大家都在找一個沒有自己思想,只會圍着自己轉,方便自己控制的人。例如君臣關係就是臣子要完全地臣服君主;而孝道就是指父母要子女沒有自己思想,只會聽父母話、受父母控制。子女長大後心有不甘,於是便要自己的子女受自己控制。

作者也有說到,當一個女性,認為其幸福取決於找到一個怎樣的男人時,她會成為了他者。同時,她不可避免地想把伴侣弄成一個圍著自己轉的他者。於是大家都變成了沒有自己思想的人。

「他者即地獄。」- by 薩特

所以,要避免自己成為他者,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自己的主軸、例如是自己畢生想做的事,而這件事不是因為別人,而只是單純地自己想去做。那麼就算沒有了其他人在身旁,自己也能以自己在世的使命活下去。(延伸閱讀:尋找天賦與熱情的系統化作法

無回應即絕境

作者以一個能量體的概念來描述人性。

每個人都是一個能量體,他們都會伸展出能量,如果這份能量能夠被看見,這就會變成生的能量,例如熱情與創造力;反之,如果這份能量不被看到,這就會變成黑色的、死的能量,如怨恨和破壞力。如果這份能量向外表達,便會變成攻擊別人的能量,例如怨恨,憤怒、鄙視、或諷刺等。

所以,我們需要把最初的能量向外伸展,一旦這份能量被其他人接住,這份能量便會受到祝福,人與人的鏈接便會產生。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一方願意把能量向外伸展,另一方面是指其他人願意接受並回應這份能量。所以,我們可以不斷分享自己所知的東西給別人並互相幫助,另一方面也要回應別人的聲音和感受。

書中提及到中國人由於在孩童時期,由於父母並不會完全接納小孩的需求或是能量,而是要求小孩圍著父母轉並聽父母的話,導致小孩感到絕望,長大後也不會訴說自己內心的感覺或需求,令這些能量變成大量的黑色的能量藏在心中。這可能會在某時候變成了攻擊別人的能量,或者因他會因懼怕攻擊別人,所以用自己的生命力把這些能量封起來,並變成了一個沒有熱情、僵化並萎縮的人。

接受已發生的事實,不怪罪別人,也不怪罪自己

面對一些已發生而不想發生的事情,很多人會有這兩個反應:一個是怪罪別人、另一個是怪罪自己。這兩個反應都是和「認為自己能夠控制這件事情、可是這次這件事情並不受控制」的失落感有關。

怪罪別人的背後意思是指,這次不能成事的原因都是因為這個「別人」做得不好,如果他做到的話便成事了;而怪罪自己背後意思是指,我不能控制別人,但是我能控制自己,如果我好好改變的話,事情就能朝我希望的方向發展了。

其實,怪罪別人和怪罪自己都只會令心情變差,怪罪自己的話只會令自己有內疚感;怪罪別人的話,別人所感受到的負面情緒只會比自己感受到的負面情緒更差。如果被怪罪者立刻反駁的話,由於雙方的心情都不好,只會更容易有更大的摩擦發生;如果被怪罪者沒有回應的話,怪罪者可能會責備自己是否語氣過重令被怪罪者不高興、又或者因為沒有收到被怪罪者的回應而令情緒變得更差;所以被怪罪者只有過歉以求息事寧人。可是,這其實並不會令怪罪者變得高興起來,反而被怪罪者會覺得十分委屈,然後下次怪罪的情況再發生時,被怪罪者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增加。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不去怪罪自己,也不去怪罪別人,而是接受這件事情已經發生的事實並尋求支持。有需要的話去討論補救方法或是下次如何做得更好。

另外,雙方都要實行這個概念才會有效。如果發生事情後一方會怪罪別人,而另一方永遠不會怪罪別人的話,後者只會不斷承受大部分的壓力而沒有途徑去發泄。

書中也有提及到中國的文化,多少鼓勵女人可以有脾氣,而男人則要學會各種忍讓。因為女人一直以來是孤立在權力體系之外,而男人是權力體系的磚瓦,權力體系要求男人們壓制自己的個性,這樣可以更好地服從於更高權位的人或者君主。這可以解釋到為何會經常在街上看到女生在指責男朋友的各種不是,又或者女生們吃飯時訴說男朋友們的不是;而男生們生氣時只會不想說話,或者以玩電子遊戲來舒發壓力。

購買連結按此

內心OS: 這篇有一部份是發泄文。



如果你覺得這個內容有用,不妨分享給你的朋友。

這是我的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hreads,有興趣的話歡迎 Follow。

如果你認為我的文章有幫助,歡迎 請我喝一杯咖啡。

分類: 閱讀心得
寫作日期: 2018-02-24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