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散步對在家工作人士好處多

Walking advantage
對在家工作的你,有沒有試過一整天都留在家沒有外出,要吃飯時叫外送,要購物時叫網購?
這樣不用活動的生活看似很好,但這樣一段長時間後身體不知為何感覺很疲勞,不知為何肩膀緊緊的、每天都總是很想睡覺、小病痛也好像多了不少。
這是因為在家太舒服,身體欠缺了必要的運動和訓練,長久下去我們的身體便會開始有問題。 對最近幾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家工作的我來說,最近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中午吃午飯後會到附近公園散步 15 至 20 分鐘。這篇我會介紹這樣做的三個好處:

曬太陽來吸收維他命 D

對於在家工作人士來說,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很難接觸陽光。

植物需要吸收陽光轉化為生命的能量,我們人類雖然不是植物,但其實每天快需要吸收足夠的陽光,只是我們不是把陽光轉化成能量,而是靠陽光製造維他命D 。日常的食物中很難提供足夠的維他命 D,所以必需靠陽光才行。

維他命 D 就像是我們的保護罩一樣,果我們身體缺乏維他命 D 時,我們的防禦力會下降,這時問題可大了,我們的身體會有各種問題,例如會關節痛、免疫系統會變弱所以會經常病、以及傷口復原會變慢等等。

如果你要通勤上班,至少你在通勤時也能每天接觸陽光來製造一些維他命 D。但是對於在家工作人士來說,只要家中有食物,一整天不外出接觸陽光也完全可能,所以對在家工作的人士來說,很容易會欠缺足夠的維他命 D。

但是對於在家工作的你來說也不用擔心,因為每天曬太陽 20 分鐘便可以了,這已經能夠使我們的身體產生足夠一天使用維他命 D,

因為這個原因,我決定中午穿背心和短褲到公園散步,讓能夠接觸陽光的皮膚面積增加。

散步時自說自話來幫助思考

有沒有試過工作時遇到一個問題想了很久,頭腦爆炸也無法想到一些好的做法?

這時你決定找你的老師求救,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跟老師講一次後,老師只是在點點頭表示明白,他還未說任何一句說話時,你突然好像想到了一些解決方法,好像老師有超能力幫助你解決了這個問題似的。

這當然不是因為你的老師有超能力,只是你自己把所有東西都親身用你自己的文字說一次時,這樣會強逼你梳理自己的思緒,所以想到本來沒有想到的解決方案。

那麼,既然這個「老師」的存在的存在沒有什麼實際作用,理論上這個老師真是你的師父也可以、他是街上的老伯也可以、他是一個人型站立紙牌也可以,甚至他是一隻膠鴨子也可以。

你對著一隻名為老師的鴨子講述你遇到的問題,這就是在軟體工程界中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叫做 Rubber Ducking 。

當軟體工程師遇到問題時,一個解決方法是自備一隻浴室用的膠鴨子,然後好像對著一個真人般向這隻膠鴨子說出自己遇到的問題,通常說了這個問題後,由於要把這個問題表達清晰別人才會懂,所以在說話的過程中會強迫自己思考一些自己沒有想過的問題,所以通常把這個問題說出來後,幸運的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沒有這麼幸運的話,至少自己也會對這個問題多了一些了解。

上面講述了中午時散步曬太陽,那麼在這段時間除了曬太陽還能夠做什麼呢?就是對著一個名為老師的空氣鴨子說出自己正在遇到的問題(也就是自言自語)。這樣做能夠讓自己思考如何解決工作上或是自己人生正在遇到的一些問題。

我自己的經驗法則是,如果我在家做 rubber ducking 時,我有時會感覺很睏,但是如果在散步時做 rubber ducking 的話,可能因為在散步時比較放鬆,所以我想到的東西會比較多,效率會比較好。

令自己多看遠

我們的眼睛,其實天生擅長看遠的東西。這是因為我們的演化中,如果無法容易地看清遠方的野獸,我們會來不及逃走,變成了野獸的晚餐。

相對地,我們看近的東西例如是看書或是看手機等等的東西時,其實對眼睛來說會帶來一些負擔。

如果我們長時間看近的東西,我們的眼睛就會想幫助我們看近時少一點負擔,所以會改變了眼睛的結構,令我們看近時沒有那麼辛苦,但是代價就是我們看遠景時會變得模糊。這就是近視的由來。

因為在現代的城市環境中,我們經常要盯著離我們十分近的電腦和電話,所以我們這一代的近視人數急升。

我自己也因為三年的在家工作關係忘記看窗外的風景,只看著家中的電腦和牆壁,結果其中一隻眼變得有近視。我現在還是對於這個問題十分煩惱。

至少防止情況惡化,我們還可以做的就是多看遠,其中一個好時間就是在中午散步時多看遠、多看看街景、多看看街上漂亮的風景。

這樣未必能夠回復我的近視,至少能夠防止情況惡化。

總結

在家工作是個雙面刃:我們能獲得更多時問,但也有可能會損害我們的健康,這要看我們如何去處理。

如果想令自己在家工作的生活變得更健康,就由中午散步開始吧。



如果你覺得這個內容有用,不妨分享給你的朋友。

這是我的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hreads,有興趣的話歡迎 Follow。

如果你認為我的文章有幫助,歡迎 請我喝一杯咖啡。

分類: 健康工作 健康生活
寫作日期: 2022-12-05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