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在冬天穿很多仍感到寒冷?如何在冬天穿得輕盈但溫暖,你需要懂得什麼是 Layering
最近偶然看到一些關於在極寒冷天氣時要如何穿著的影片。
當我了解到寒冷時的穿著原理後才發現原來很多人都不懂在寒冷時要如何穿才最保暖。
懂得在寒冷時如何穿著會讓你穿得很輕盈但很溫暖。
今天在這裡介紹要如何做。
簡單來說,在寒冷時我們要有三至四層式穿法:分別是 Base layer、Mid layer、 Insulated Layer 以及最外層的 Shell Layer。
這四層各自有它們的功用,合在一起就能提供高效的保暖效果。
Base Layer 用來管理出汗排氣
認識 Base Layer 的用處是我認為在整個系統中最重要的概念。
Base layer 就是最貼近身體的那一層衣物。最主要的作用並不是用來保暖,而是用來調節溫度和出汗排氣。
例如如果我們沒有運動,我們可能會穿很多衣服才覺得溫暖,但如果我們穿了很多衣服後一旦我們有一些運動,那麼我們便很容易出汗。
身體出汗時的汗氣便會依附在最貼近身體的 Base Layer 衣物上,如果這件 Base layer 的排汗功能不夠好,那麼這些水份便會讓我們很快便會覺得很冷。
這樣的話不穿那麼多比穿太多來得溫暖。
也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絕對不可以用棉質材料用作 Base layer。因為棉質的透氣實在太差,一旦我們出汗,棉質衣物便會像海綿般吸收水份。這些水份很難才能排出,所以我們很快便會覺得很冷。
比較好的 Base layer 材料有 Synthetics 以及羊毛:Synthetics 的透氣效果比羊毛好,但羊毛的抗臭能力比 Synthetics 好。
如果你在網上看資料,如果一件衣服的排氣功能很好,人們會說這件衣服十分 Breathable。
Mid Layer 讓你在寒冷天氣有活動時能保溫
Mid layer 就是在 Base layer 外的一層衣服。
Mid layer 的主要作用就是讓你在寒冷天氣有活動時保暖。
如果我們又在寒冷的天氣中運動,那麼我們只需要穿 Mid layer 就可以了。
Mid Layer 的例子是一些 抓毛絨、搖粒絨(Fleece) 等很輕但保暖的衣服。
要注意的是,Mid Layer 的衣服最好也要有良好的透氣功能。否則當你有活動時,汗氣也會同樣讓你的身體感到寒冷。
Insulated Layer 讓你在寒冷天氣靜止時能保溫
但當我們長期沒有在運動時,只穿 Base layer 和 Fleece 可能不夠保暖。
這時我們便要在 Mid Layer 外穿 Insulated Layer。
例如是 羽絨 或 蓬鬆外套(Synthetic Puffy Jacket)。
羽絨的好處是很輕薄以及很保暖,但只要濕了便完全沒有作用。
至於合成的蓬鬆外套,雖然沒有羽絨那麼保暖,但防水和防風性能會稍微好一點。
但老實說,除非你在真的很寒冷的地方(例如下雪地方),否則會用得著 Insulated Layer 的情況其實不多。
只要你試過看到天氣好像很冷,然後穿著羽絨外出,最後不到一回發現身體熱得要把羽絨脫下,你便會明白我的意思。
正常冷的天氣下,只要有 Base Layer、Mid Layer 和 Shell Layer 其實已經足夠了。
Shell Layer 用來防風防雨
當我在前面介紹 Breathability 時,你很可能心中有一個疑問。
你會問:如果這件衣物十分 Breathable,那麼有寒風進入時,寒風會會直接吹到身體裡讓身體感到很冷?
這是一個十分好的問題,的確是這樣。所以我們要在最外穿著能擋風的 Shell Layer。
這一層的作用主要是用來防風和防水,讓冷風不要吹進身體,但 Shell Layer 內的衣物(Base Layer + Mid Layer)能把身體的汗氣排出。
Shell 主要有分三種。
如果你需要有很強的活動能力,那麼你可以穿着 Soft Shell。
如果你追求輕便和透氣,那麼你需要 Wind Shell。
如果天氣很大風也很也下雨,那麼你很可能需要一件 Waterproof Shell。
我現在是如何穿?
最近香港的天氣有點冷,所以我在應用我學到的東西。
我的 Base Layer 是 Patagonia Capilene Air Crew,好很貴但超級有用。
穿了 Cap Air 後,只要外面有一層薄薄的 Wind Shell 在外,我已經覺得不冷了。
但在我有大量的活動下(例如每八分半快步行走每公里的情況下行十公里),就算身體有排汗也很快乾透。
至於 Shell Layer,我穿著的是 Patagonia Houdini 或 Houdini Air。
這是一件超級薄的風衣, Houdini Air 的透氣度遠比 Houdini 好。所以在大風的日子我會穿 Houdini ,其他時候穿 Houdini Air。
至於 Mid Layer 有點微妙。
我發現我穿了 Cap Air 和 Houdini 後其實在香港我不需怎麼穿 Mid Layer,我只穿了 Cap Air + lululemon New Venture Slim-Fit Long-Sleeve Shirt (就是一件襯衫)+ Houdini 已經可以了。
但我還是有在想過有需要時穿一件 Mid Layer。但考慮到香港的天氣加上我想穿好看一點,所以決定了在襯衫外穿著 lululemon Engineered Warmth Long-Sleeve Crew,但我還未試過就是了。
總結
這就是在寒冷地方下穿着的方法。
重點:不是穿越多衣服越好,因為只要身體的看戲沒有排出,那麼這些水份反而讓我們變得更冷。
希望這個知識對你有幫助~
一袋生活 超輕便裝備系列:
- 三個方法使用 PLAUD Notes 來處理靈感和寫作
- What’s in My Bag 2023 :我背包裡有甚麼東西?
- What‘s in my Sling 2023:我單肩包裡有甚麼東西?
- 為什麼你在冬天穿很多仍感到寒冷?如何在冬天穿得輕盈但溫暖,你需要懂得什麼是 Layering
- 我的 iPhone 鍵盤和滑鼠的配置
- 我的 iPhone Pro Max 拍 Vlog 設置
- What’s in My Bag 2022 :我背包裡有甚麼東西?
- 我的 GoPro 日常拍攝裝備
- 2022 我的 iPad mini 6 防傷腰背設置
- SOUYOYIHI iPad Mini 6 鍵盤使用心得
- 雙螢幕筆電支架的比較和分別(Roost V3、ElfAnt、Verne Trekking Pad)
- 自攜電腦到公司工作的輕便裝備(Tofu Maru、KableCARD KC-C090、Swiftpoint Propoint、Matador Laptop Base Layer)
- What’s in My Bag 2021 :我背包裡有甚麼東西?
- 能放 iPad mini的極大腰包:Matador Freerain Hip Pack 使用心得
- 我的外出攜帶 iPad mini 裝置 2021版/20210616-ipad-mini-setup-2021/)
- Matador FlatPak Waterproof Toiletry Case 使用心得
- Matador Beast28 2.0 使用心得
- What’s in My Bag 2020 :我背包裡有甚麼東西?
- DJI pocket 2 使用心得:終於有輕便齊全的拍攝影片方案
- 我的輕便外攜餐具:GoSun Flatware餐具、Titaner 筷子、Ztraw 飲管、FoFoCup 杯子
- 我的外出和旅行充電裝備:CA4-Pro
- 以 Roost Laptop Stand 加上 Sidecar, 創造不傷腰背的移動MacBook 雙螢幕環境
- inCharge 6 Review:隨身攜帶的萬能充電線
- Insta360 GO 使用心得:在拍攝紀錄的同時,也能感受當下
- 外出攜帶用的 iPad Mini 系統:Microsoft Surface Arc Mouse、Microsoft Universal Foldable Keyboard、Apple Pencil
- 最輕便的 iPad 鍵盤:Logitech Keys-to-go 入手心得
- 無印旅行睡衣心得
- 背包客的旅行輔助袋:Matador 16L Pocket Duffle
- 四季都實用的城市用超輕薄外套:Mont bell Wind Blast Parka Men’s
- JOBY GripTight ONE Micro Stand:可以放進口袋的手機三腳架
- 肩痛人士的背包:Matador Beast28
- 卡片式實用裝備(萬用刀、手機支架、鏡子)
- 外出攜帶用的 iPad Mini 系統:Microsoft Surface Arc Mouse、Microsoft Universal Foldable Keyboard、Apple Pencil
如果你覺得這個內容有用,不妨分享給你的朋友。
這是我的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和 Threads,有興趣的話歡迎 Follow。
如果你認為我的文章有幫助,歡迎 請我喝一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