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螢幕筆電支架的比較和分別(Roost V3、ElfAnt、Verne Trekking Pad)
有看過 以 Roost Laptop Stand 加上 Sidecar, 創造不傷腰背的移動MacBook 雙螢幕環境 和 我的書房佈置 2021 的朋友們也大概知道我的工作桌是如何佈置的。雖然已經買了這兩篇文章中介紹的 Roost V2 電腦支架,但是這一年裡在家工作中獲得的經驗知道,只使用 Roost V2 後的高度還是有點低,所以想看看有沒有其他的改良。這一篇主要來說說最近這一年裡我嘗試過的電腦支架的分別。
雙螢幕筆電支架的 setup
在介紹不同的支架前,先來重溫一下。電腦支架的主要目的是使電腦螢幕升高至最好能讓自己在腰背挺直時,眼睛平望時看到電腦螢幕的最上方。如果螢幕太低時,我們使用時便會不自覺彎腰,而這會對身體全身都會造成很嚴重的傷害,更多可以看 從姿勢開始:生活人體工學&痠痛自救法 上課心得。
我的 setup 主要是把 MacBook Pro 13 放在可摺疊電腦支架上,並且在鍵盤位置放上一部 iPad 並以 SideCar 作為第二螢幕使用 (我使用 iPad Pro 2017,單純是因為以前買的)。在鍵盤位置和 iPad 中間放上 JustMobile 的 Lazy Couch(重量為 52g) 使 iPad 維持挺直。
SideCar 方面,使用了 Magic ProMini 20cm USB C to Lightning 線 (重量為 8g) 作螢幕傳輸及為 iPad 充電用。
這組設置需要使用外置鍵盤和滑鼠,這個的選擇就比較個人。我會視情況決定使用以下其中一款:
- Roost Minimalist Keyboard Sleeve(52g) + Apple magic keyboard A1644 (229g)+ Apple Magic Mouse A1657 (99g)
- iClever BK06 Keyboard(165g)+ SwiftPoint ProPoint(連 case 58g、不連 case 27g)(上一代的 SwiftPoint GT 介紹看 [iPad 工作術:以 iPad、鍵盤和滑鼠(Swiftpoint GT)遠端控制電腦)
這篇會介紹幾組 setup ,我會說明每組 setup 的重量、電腦提高後的高度(2020 MacBook Pro 13 上沿高度和桌面的距離) 和 使用上要注意的地方。
只是,以下要介紹的 setup 都有 Trade off,主要是最後電腦枱高的高度和整組配置的重量的 Trade off。最後電腦枱高的高度愈高,要帶的東西愈重(我已盡量挑選最輕的選擇)。所以請因應自己情況服用。
先來介紹一張令電腦增高 8.5cm 的小桌子小桌子:Verne Trekking Pad
在介紹不同的 可摺疊電腦支架 前,先來介紹這個。
如果你身高不算矮的話,這張 Verne Trekking Pad 是其中一個這組支架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這是一張重量為 240g 的可摺疊小桌子,展開後高度為 8.5cm。別看輕這 8.5cm。如果你身高不算矮的話,所有的可摺疊電腦支架能枱高電腦的高度就是差了這幾 cm,因為差了這幾 cm ,工作時又要彎腰,長期又會造成勞損,至少我是 178cm 時長期使用感受很深。
因為要造得輕簿的關係,這個桌子在收納後有機會刮到其他東西,所以有一個保護套會比較好。
這個桌子附送一個硬盒子,但因為重(114g),所以我沒有使用。取而代之我找了另一個 52g 的袋子(抱歉我無法找到連結)。這個袋子的特點是它勉強可以於入兩塊 verne trekking pad 。
終於開始介紹不同的可摺疊電腦支架了。
Roost V2:最輕便的電腦支架
Roost V2 是最輕便的電腦支架,只有 158g,這個支架也陪伴了我很長的一段時間,只是它已停產。隨支架附送一個很有用的尼龍袋子(15g),能夠做到保護的作用外,因為這個袋子十分滑,使得我們能夠十分容易把它從背包中取出。
它有三段高度調節,以 2020 Macbook 13 為例,最高的情況下電腦的上沿和桌電高度是 46.5cm,如果加上 Verne Trekking Pad 的話可以高達 55cm。如果你不算很高,只使用 Roost V2 可能是最輕便的選擇。
但它有兩個缺點:
第一個缺點是因為 Roost 太闊的關係,所以需要兩個 Verne Trekking Pad 並排才能放到 Roost 支架,把 Roost 支架放在一個 Verne Trekking Pad 不是不行,只是這真的太危險了。
但如果需要兩個 Verne Trekking Pad 的話,支架加上 Verne Trekking Pad 的重要已經是 158g + 240g x 2 = 638g,失去了輕便這個賣點。
第二個缺點也是因為 Roost 太闊的關係,如果你打算用 iPad mini 作為第二螢幕的話恐怕你要失望了。
ElfAnt Laptop Stand:重、但很高很札實
這個在 Amazon 買的 ElfAnt 支架是我最近買的支架,我個人認為在家使用十分合適。
它有 461 克(收納袋額外 10g),算是很重了,但是它在最高的情況下電腦的上沿和桌電高度是 51.5cm,如果加上 Verne Trekking Pad 的話可以高達 60cm(以 2020 Macbook 13 來量度)。
它有兩個地方可以調節高度,一個地方可以有 6 段調節,另一個地方可以有 9 段調節。
此外,它的闊度沒有 Roost 來得闊,所以放在一個 Verne Trekking Pad 上也可以了,它放電腦的地方很大,所以不論是什麼厚度的 iPad 或是 iPad mini 也能用作第二螢幕,使用也很穩,不會在使用時有 iPad 掉下的問題。
要注意的是,記緊要買 Amazon 的這款,因為我買過一些相類似的支架(例如是 N8)在組裝上沒有這個來得穩,但奇怪的是,雖然我在 Amazon 上買這款時包裝盒也是 N8,但札實程度卻是這麼的不同,在支架下方也有 ElfAnt 的字樣。
對我來說,它的唯二缺點就是重(支架加上 Verne Trekking Pad 的重量是 461g + 240g = 701g),以及在最高的設置時我的 MacBook Pro 13 的螢幕有一點向前傾,無法完全垂直。
在大陸找到一些比 ElfAnt 輕便但未必能使用的支架
在大陸找到一款和 ElfAnt Laptop Stand 有點像,但重量比較輕一點、體積比較細一點的支架。我沒有找到很好的連結,有興趣的話請以圖搜尋。
以我使用的這款為例,重量是 320g,支架袋 7g,支架加上 Verne Trekking Pad 是 320g + 240g = 560g。
它和有 8 + 11 段調節,放在一個 Verne Trekking Pad 上也可以使用,但是它和 ElfAnt 相比有兩個不足之處:
第一個不足之處是口它的最高高度比 ElfAnt 低了幾 cm 。以 2020 Macbook 13 為例,最高的情況下電腦的上沿和桌電高度是 46.5cm,如果加上 Verne Trekking Pad 的高度是 55cm。
第二個不足之處比較致命,就是它放置電話的位置很簿,就算使用 MacBook Pro 13,也只能放下很簿的 iPad 作為第二螢幕(例如是 iPad mini 5 或是 10.5 寸的iPad Pro 2017)。厚一的點 iPad 已經無法放置。但就算能放下 iPad 作為第二螢幕也好,物理上的穩定性也很差,輕鬆的桌面搖動已經能使得 iPad 掉下。
Roost V3:V2 的很好的升級
最近看到了 Roost 出了更新版 V3,舊的 V2 已經停產。
由於 Roost 這玩意太昂貴了,所以在已經有 V2 的情況下,加上網絡上太少關於 V3 的資料,我也爭扎了一段時間是否升級。最後還是買了一個回來試試。
它比 Roost V2 稍重,有 181g,但是它比起 V2 有以下的 3 個優點:
第一個優點是比 Roost V2 高。以 2020 Macbook 13 為例,最高的情況下電腦的上沿和桌電高度是 51.5cm,如果加上 Verne Trekking Pad 的話可以高達 60cm。多出的幾 cm 對高的人士來說很重要。
第二個優點是它有 7 段調節,比 V2 的彈性更大。
第三個優點是它可以放在一個 Verne Trekking Pad 而不用像 Roost V2 般要使用兩個。這個是我買前最想知道的事情。因為這樣做的話,帶著 Roost V3 加上一塊 Verne Trekking Pad 就是最輕便的方案,只有 181 + 240 = 421g。
只是,它的闊度也不能令我以 iPad mini 作為第二螢幕⋯
使用時發現的另一個問題是一開始發現可能 hold 不住厚一點的 iPad,但只要用以下的方法便可以了。
以下是兩個買前我想知道的東西,但網絡上沒有提及的東西:
第一個是有人說過 V3 很容易刮桌子 。這個支架展開後的前腳有橡膠保護,所以應該不會刮桌子,但後腳和 V2 一樣沒有橡膠保護,所以使用時要小心點。
第二個是這個跟 V2 一樣,也有附送和 V2 一樣的袋子。
總結
現在我個人在家時會使用 Verne Trekking Pad 加上 ElfAnt 的組合,外出時視乎重量,需要輕便時只帶 Roost V3(考慮情況決定是否加上 Verne Trekking Pad)。
至於電腦方面我使用 MacBook Pro intel 2020,第二螢幕是 iPad Pro 2017。
以上,希望這篇能為大家作一個參考,如果大家正在使用好用的電腦支架也歡迎分享。
一袋生活 超輕便裝備系列:
- 三個方法使用 PLAUD Notes 來處理靈感和寫作
- What’s in My Bag 2023 :我背包裡有甚麼東西?
- What‘s in my Sling 2023:我單肩包裡有甚麼東西?
- 為什麼你在冬天穿很多仍感到寒冷?如何在冬天穿得輕盈但溫暖,你需要懂得什麼是 Layering
- 我的 iPhone 鍵盤和滑鼠的配置
- 我的 iPhone Pro Max 拍 Vlog 設置
- What’s in My Bag 2022 :我背包裡有甚麼東西?
- 我的 GoPro 日常拍攝裝備
- 2022 我的 iPad mini 6 防傷腰背設置
- SOUYOYIHI iPad Mini 6 鍵盤使用心得
- 雙螢幕筆電支架的比較和分別(Roost V3、ElfAnt、Verne Trekking Pad)
- 自攜電腦到公司工作的輕便裝備(Tofu Maru、KableCARD KC-C090、Swiftpoint Propoint、Matador Laptop Base Layer)
- What’s in My Bag 2021 :我背包裡有甚麼東西?
- 能放 iPad mini的極大腰包:Matador Freerain Hip Pack 使用心得
- 我的外出攜帶 iPad mini 裝置 2021版/20210616-ipad-mini-setup-2021/)
- Matador FlatPak Waterproof Toiletry Case 使用心得
- Matador Beast28 2.0 使用心得
- What’s in My Bag 2020 :我背包裡有甚麼東西?
- DJI pocket 2 使用心得:終於有輕便齊全的拍攝影片方案
- 我的輕便外攜餐具:GoSun Flatware餐具、Titaner 筷子、Ztraw 飲管、FoFoCup 杯子
- 我的外出和旅行充電裝備:CA4-Pro
- 以 Roost Laptop Stand 加上 Sidecar, 創造不傷腰背的移動MacBook 雙螢幕環境
- inCharge 6 Review:隨身攜帶的萬能充電線
- Insta360 GO 使用心得:在拍攝紀錄的同時,也能感受當下
- 外出攜帶用的 iPad Mini 系統:Microsoft Surface Arc Mouse、Microsoft Universal Foldable Keyboard、Apple Pencil
- 最輕便的 iPad 鍵盤:Logitech Keys-to-go 入手心得
- 無印旅行睡衣心得
- 背包客的旅行輔助袋:Matador 16L Pocket Duffle
- 四季都實用的城市用超輕薄外套:Mont bell Wind Blast Parka Men’s
- JOBY GripTight ONE Micro Stand:可以放進口袋的手機三腳架
- 肩痛人士的背包:Matador Beast28
- 卡片式實用裝備(萬用刀、手機支架、鏡子)
- 外出攜帶用的 iPad Mini 系統:Microsoft Surface Arc Mouse、Microsoft Universal Foldable Keyboard、Apple Pencil
如果你覺得這個內容有用,不妨分享給你的朋友。
這是我的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和 Threads,有興趣的話歡迎 Follow。
如果你認為我的文章有幫助,歡迎 請我喝一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