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筆記軟件有些功能就好了:利用 Spaced Repetition 來幫助自己把想法成型


這個系列的文章講述一些自己使用筆記軟件時,很希望各大筆記軟體能夠加入的功能。這次要講的是 Spaced Repetition。

如果你是一個想利用寫筆記來建立想法的人,有沒有發現:

  • 寫了很多筆記,但日後看回時不知自己寫了什麼?
  • 寫了很多筆記,但忘記了自己原來有寫過這篇筆記?
  • 寫了很多筆記,也知道連結不同的筆記的重要性,但總是無法連結它們?

之前在 Andy Matuschak 的筆記裡看到 Spaced Repetition 這個概念,覺得很有意思。各大筆記軟體沒有加入這個功能很可惜。今天來介紹這是什麼。

什麼是 Spaced Repetition?

如果大家有用過 Anki 等等的記憶軟件的話,或是看過 記憶學入門 這篇文章的話可能會對這個概念有點印象。

如果我們想記住一件事情,一個做法就是重覆作複習,而我們可以用 Spaced Repetition 這個技巧。一般的記憶軟件 (例如 Anki)都是用這個方法。

這些記憶軟件大概是這樣使用的:

當我們想記住某些內容,我們便可以在這個記憶軟件裡新增一張卡片寫下想要記住的內容(問題+答案)。然後每天打開這個記憶軟件時,系統會決定一些我們今天要複習的卡片。

當我們複習每一張卡片時,系統會先顯示我們在新增卡片時預先設定的問題,然後我們心裡回答,再揭示答案。如果我們認為自己回答正確,我們可以按下「正確」按鈕,那麼這張卡片就會在將來的某一天出現;如果我們認為自己回答錯誤,我們可以按下「錯誤」按鈕,那麼這張卡片會在今天再次出現,直到自己能夠回答正確為止。

至於如何去計算某卡片在多少天後重新出現,有很多的算法(例如是 這些),在記憶學入門這篇文章裡有一個比較簡單的做法。

至於這個方法為什麼有效,因為我們的遺忘曲線使然:我們新學一些東西時會很容易忘記,當我們過了一段時間後,遺忘的速度會沒有那麼快。

##遺忘曲線

只是,今天我們想介紹的,不是在筆記軟體裡加入 Spaced Repetition 來記生字或記內容。而是用這個概念來修改筆記。

這跟筆記軟件有什麼關係?如何在寫筆記時運用 Spaced Repetition?

我們在新增一篇筆記時,通常都是有了一些新想法,或是學習了一些新東西。但通常在當下,很多的想法都是不完全的。

我們可以如何把這個想法完善?我們需要時間的幫忙,去吸收其他的知識,或是繼續鑽研這個內容。也就是說,我們需要重覆修改這篇筆記,但是我們不會突然想起要去修改某篇筆記。

如果我們借用了 Spaced Repetition 的概念來重覆地修改筆記,就可以改善這個問題。

如果在筆記軟件裡有一個頁面顯示當日要回顧的筆記,我們每天把每篇要回顧的筆記看一次,如果發現有東西想修改就可以修改內容;如果想起有一些筆記可以連結到這篇回顧的筆記,那麼可以連結它們。

回顧一篇筆記後,如果有重要的修改,那麼可以按「有修改」按鈕,這樣的話這篇筆記就會在兩天後重現在要回顧的筆記列表裡;如果沒有重要的修改(例如只是修改錯字),那麼就按「沒有修改」按鈕,這樣的話這篇筆記就會在未來一個久一點的日子重現在要回顧的筆記列表裡。

使用這個方法有以下的好處:

好處一:寫筆記時能夠減輕負擔

我們寫筆記來整理我們的想法時,有時會因為時間限制,只能在當下寫下想法,但還沒有解釋(或當時還未有能力寫下解釋)。這些筆記如果沒有及時回顧,日後就會忘記了自己為何會寫下這個想法。

但是,如果限制自己在寫新筆記時要把所有東西都寫下來,會變成每寫一篇筆記也會有壓力。長久下去會變得沒有動力寫筆記。

但如果使用了 Spaced Repetition 來回顧筆記就沒有以上的問題。

因為每一次回顧筆記時也能為這篇筆記進行改良或是加入新的想法,那怕只是改良一點點也沒問題。因為已經把想法寫在筆記裡,下次再回顧時也能夠立刻重回狀態繼續思考。

例如是如果當下回顧這篇筆記突然有事忙也好,我也可以在筆記裡寫下一個待辦事項,留待下次要回顧這篇筆記時去解決。

就算回顧這個筆記時沒有想法也好,也可以無壓力地跳過,因為你知道日後也一定會再看見並回顧這張筆記,所以這個做法能大幅減低寫筆記和修改筆記時的焦慮。

好處二:能夠幫助連結不同的筆記

如果我們的筆記是學習筆記、反思筆記或想法筆記時,和其他筆記產生連結十分重要。因為當我們的新筆記能夠和現有的筆記進行連結,也代表這篇筆記的內容能夠和自己本來的想法有連結,這時我們內在的想法之網被活化了,新的想法也有機會在此形成。

只是在寫筆記的當下,可能我們未能連結到現有的筆記,或是想要對應的筆記還未存在。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Spaced Repetition 也能很大程度上幫助連結不同的筆記。

當我們學習或研究一個議題時,我們通常都是在相近的時間來學習類似的議題。例如是在同一星期裡學習同一課題內的不同知識。

而這個時間內,十分符合 Spaced Repetition 的重覆時間。例如今天學了一個內容並寫了筆記,明天學習另一個和今天有關的內容並寫了筆記。剛好昨天的筆記在今天出現作回顧,這樣便有很大的機會連結了這兩篇筆記。重點是我們不用花心力去記下有那些筆記和要連結那些筆記,我們會很自然地想到要連結它們。

就算它們沒有及時出現,因為 Spaced Repetition 本來的目的是重覆出現內容使得讓人能夠記住它,所以你會有更大的機會去記起自己寫過什麼的筆記,並在寫新的筆記時能不費力回憶起對應的內容,所以這也能增加連結筆記的機會。

因為增加了筆記之間的連結,這樣也會刺激自己想到不同筆記之間新的關聯。

好處三:幫你把零碎時間放在有用的地方上

由於我們在寫筆記和修改筆記時也沒有壓力,加上因為我們知道日後這篇筆記會再出現並且回顧它,所以我們可以在任何零碎時間去回顧這些筆記,並在任何時間停止回顧。

例如是可以的話,我可以在坐地鐵 / 捷運時回顧這些筆記,要下車時真的想起有新想法,也可以很快地在這筆記裡加入一個待辦事項留待下次回顧時處理,然後下車做其他事情。

也因為這樣,這個方法可以幫你把零碎的時間變成有效的時間。

假如你只有十分鐘的零碎時間,通常也會用來上 Facebook / 看 Youtube 等等來打發掉。

但是如果使用了 Spaced Repetition 的話,你可以用這少許的時間去回顧一兩篇筆記,例如是和其他筆記作連結,這樣就可以好好這樣用那些時間。

壞處:每天需要花時間來回顧筆記

當然,這個方法也是有缺點的。主要的問題是我們每天都要花時間去回顧筆記,否則有太多的筆記積壓沒有回顧時會令人很想放棄。但是如果要完善一篇筆記,回顧它們也是最好的做法。

另一個問題是如果我們在那幾天想集中精力在某一個類別的筆記裡寫作,但是如果我們要回顧的筆記裡有很多不同類別的筆記時,那麼分給自己想集中精力的課題的時間必然會減少。

總結

用 Spaced Repetition 的方法來寫筆記或修改筆記的好處是,我們能夠無壓力地新增筆記,並且能夠在任何零碎時間去修改筆記,幫助這篇筆記進化,幫助自己把想法成型。

雖然這篇是「如果筆記軟件有些功能就好了」,但在自己使用的筆記系統 TiddlyWiki 裡,由於 TiddlyWiki 太 flexible 的關係,我當然已經寫了一個這樣的工具,並且己經使用了一年。平心而論,Spaced Repetition 真的在寫筆記上幫了自己很多。

如果大家有能力的話,我強烈建議大家使用這個概念來修改筆記。因為我沒有花時間研究最近的筆記軟體,如果大家使用的筆記軟件有這個功能,歡迎留言告知。

後記:試過一年後,我沒有再使用這個方法了。原因可以看這一篇:為何我沒有再使用 Spaced Repetition 來寫筆記?


筆記方法:

知識筆記管理:

任務筆記管理:



如果你覺得這個內容有用,不妨分享給你的朋友。

這是我的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hreads,有興趣的話歡迎 Follow。

如果你認為我的文章有幫助,歡迎 請我喝一杯咖啡。

分類: 筆記心法
寫作日期: 2022-06-12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