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回顧
這半年是一個百感交集的時期。一開始我感到有些進步,但到後期卻突然有大事發生。
目錄:
關於工作
最近這一年我一直在處理一個對公司非常重要的產品。
由於之前我所在的公司和另一家公司進行合併,所以需要一個產品把這兩家公司的系統作整合,這需要從零開始編寫,並需要對這兩家公司的產品有一定的認識。
由於專案牽涉的範圍太廣,卻沒有人處理專案管理的問題,導致至今我都不清楚這產品究竟由哪個團隊負責管理。
因專案管理出現問題,作為架構師的我被迫去管理這個產品,雖然有幾個人提供幫助,但實際幫助有限。
這個產品讓我與更多人,特別是另一家公司的人打交道,那段時間雖然辛苦,但我覺得其中還是有價值的。
直到約三週前,公司突然發生大地震。在香港,所有與我相關、從事資訊技術的同事全部在一天內被解僱,連我的主管也被辭退了。
現在香港只剩下我、一位產品經理和兩位 QA。其他地區也裁員了很多人,全公司大約裁掉了十分之一的人,這比例相當高,我在這家公司九年了,從來沒有試過發生這麼大規模的裁員。許多與我密切合作,在公司裡有十多年經驗的香港同事都被解僱了。
這令我非常失落,同時也擔心原本由香港同事處理的工作該如何繼續。
目前公司正在重組,許多事情都未明朗,但據說我將被調往另一個產品部門工作。這意味著我需要重新開始,可能由寫 Java 轉為 C++。除了市場經驗外,我多年累積的技術經驗幾乎完全無用,需要從零開始學習,這讓我感到十分徬徨。
我甚至在想,為什麼公司不乾脆解僱我,其他團隊就算被裁,也有一些本相同團隊的人互相扶持,但我真的是一個人去面對這個問題。
在亞洲其他地區,原本需要我提供技術指導的團隊現在情況更糟。他們被分配了大量產品,而我們現在隸屬於不同的主管,所以我能提供的幫助非常有限。
另一件讓我不開心的事是,我這一年獨自負責這個重要的專案,在重組過程中被其他主管接管,轉交給其他團隊,而他們完全不了解這個產品。這讓我覺得之前的付出全都白費了,就好像自己的心血被人搶走一樣。
我只能安慰自己:我上一年開發出一個新產品,但是之後不需要維護它(程式開發上花最多時間的不是開發,而是維護),並可以將精力投入到新的專案上並學習 C++。而其實如果我未來繼續做相似的東西,其他公司其實更多使用 C++ 而不是 Java,這對我的職業生涯並非壞事。
其實這樣想後,我的心情好像稍微比較變好。
這次事件也讓我對職場有了新的想法。以前我認為應該幫團隊做得更好,讓團隊得更強大等,但現在我發現,這次公司解僱員工並不是看工作表現,而是看你所做的事情是否符合公司方向。在公司努力工作期望獲得回報這種想法並不實際,因為某種程度上你的工作內容並非由你決定。
我想到兩點:
第一,我不認為公司明年會沒有問題,因為今年裁員的一個原因是公司盈利不足,但我個人認為這是因為他們推出了錯誤的決策讓公司走了一個錯誤的方向。雖然這次裁了很多人,但錯誤的方向依然存在,所以我預計明年公司仍然無法盈利。所以下一年可能被裁的就是我。
既然如此,為何還要想在公司有什麼職涯呢?
我想起不知在那裡看到的:公司最大的好處是有資源,員工可以在公司裡找到資源來幫助自己。
所以與其在想如何在公司做得更好希望薪資上調,不如盡量利用公司資源充實自己,增加在其他地方的競爭力。
有了這個想法後,我在職場上可能不會像以前那樣幫助別人,而是先照顧好自己,讓自己獲得更多,然後才看情況考慮幫助他人。
第二,在這些公司,每隔幾年就會有新的管理層。每個管理層做的決定往往弊大於利,因為他們考慮的是自己的績效而非公司的長遠發展。這些人為了自身利益而影響整個公司員工的命運。既然情況如此不穩定,我為何要參與這個遊戲?
特別是我作為軟體工程師,早晚會面臨中年被解僱的情況。那麼我繼續做這行是否明智?
幾年後被解僱時,我的競爭力還在哪裡?只能從一間公司跳到另一間公司,不斷被解僱,年紀大了後可能無人聘用。尤其在目前經濟環境如此惡劣的情況下,前景令人擔憂。
所以我在思考有沒有什麼職業能夠自己掌控,至少能夠養活自己,且盡可能少受 AI 影響。因為現在人人都談 AI,大家都能做的事情,其競爭力終將越來越低。
關於刮痧
這就是為何去年聖誕節我會前往台灣學刮痧。主要原因是工作需長時間坐著,導致我的肩頸痛了多年,一直都沒有好轉。
幾年前曾經一段時間每週去按摩,但可能反而使肌肉狀況更差,因為已經按得沒有什麼感覺了,現在我才知道這叫做肌肉纖維化。
在上過刮痧老師的網上課程後感覺有些幫助,我就想去實踐,參加實體課程了解如何用刮痧方法改善問題。
不過實際上課的體驗有些一言難盡,因為沒有得到太多我想要的東西。
我的確學會了如何刮身體不同部位,但不知如何分析對方狀況來決定刮痧的位置,因為這些需要實戰經驗的技巧在課程中學不到。
但刮痧確實讓我解決了自己上的一些陳年的身體問題,所以我相信它是有用處和價值的。
特別是,這可能在將來成為我的副業嗎?
所以我希望能精進刮痧技術,但感覺我還欠缺了什麼。
我認為需要進一步學習人體肌肉構造和筋膜結構。因此,我找到一本名為《解剖列車》的書,它將人體筋膜分為多條線,解釋這些線上肌肉力量如何傳遞。
但老實說,直接閱讀那本書對我太深奧,畢竟我連肌肉名稱也未熟悉。我只能在坐車時看 YouTube 介紹,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再研究。
目前我面臨的問題是找人讓我練習刮痧,願意給我練習的人不多,所以在經驗方面有困難。所幸我幫兩位朋友進行刮痧後,他們都說身體鬆了很多。
我覺得,即使未被解僱,我也應該嘗試學習這項技術,因為我真心認為它有價值,也是我想做的事情。
身體問題處理
脫髮
這半年我想解決的健康問題主要有兩個:脫髮問題和頭皮屑問題。
早些年沒有好好的理會自己的身體,導致脫髮問題越來越嚴重,讓我非常困擾。
我試了很多方法但也沒有用,有天突然想起可能和我第二個問題有關 - 頭皮屑。我從小到大都有大量頭皮屑脫落,可能這和脫髮有關。
我嘗試了頭皮治療,治療師先用鹽水沖洗頭皮,然後教我如何正確洗頭,例如用指腹按摩頭部,並推薦了兩種藥用洗髮水和護髮素。
使用一個月左右後似乎有所改善,雖然我不確定脫髮問題是否解決,但至少頭皮屑明顯減少,朋友們也說我的髮質變好了。
那個時候,我上網了解到脫髮問題可能與頸部過緊或頭皮過緊有關,導致血液循環不足,所以我也試了這些東西:
- 洗頭時用指腹按摩頭皮,避免用指甲傷害頭皮
- 購買了合適的枕頭(我買了 Tempur Millennium)改善睡眠姿勢
此外也有自己使用微針刺激頭皮表層,這是一種 0.5mm 的短針在頭上紮的方法,用來刺激頭皮來嘗試生髮。
這些措施似乎有效,老婆說我的脫髮問題有所改善,我再次做頭皮治療時,治療師也說有很大進步。
拉筋
此外,我還開始習慣每天拉筋。
從《解剖列車》中了解到人體有前表線和後表線兩條主要筋膜線。前表線在身體前方從頭至腳,後表線在身體後方從頭至腳。通常我們需要優先處理前表線問題,因為人們傾向於向前彎曲而非向後彎,導致前方肌肉容易收縮,並使後方肌肉過度拉伸。
因此,我最近做了更多向後方向的拉筋以放鬆前端肌肉緊張。這可能間接放鬆了頸部肌肉,增加了頭部血液循環,改善了脫髮問題。
做運動
另外,我終於找到使自己做運動的方法。
最近買了 Switch 2 才想起我的 Switch 有一款叫 Fitness Boxing 2 的遊戲。
在疫情時我也有用 Fitness Boxing 來做運動,我覺得很方便,也是我當時玩得最持久的運動遊戲。
然後聽說出了 Fitness Boxing 3 ,買來看看後發現這款遊戲又進步了,最有感的是時間控制好了很多。
也就是說,我設定了中等強度的訓練,它說時間為約 26 分鐘,就真的大概 26 分鐘內完成,以前的版本中,很可能會超時十分鐘,這種超時使我沒有動力。
在玩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肩膀比以前差了很多,但我量力而為吧,至少在有玩 Fitness Boxing 的日子裡,我的精神狀態明顯比平時好。
此外,最近還買了一個叫 Kit Gym 的普拉提器械,雖然目前我的肌肉力量可能不足以有效使用,但我妻子很喜歡這個器械,等我身體狀況改善後,或許能用它來訓練肌肉和協調能力。
工作流優化
今年我學到最多的是閱讀了朱騏的《復盤寫作術》。老實說,我覺得書中內容有點一言難盡,但之前看他的一個導讀讓我受益匪淺。這就是「間歇式日記」這個方法:
我自己的使用方法是:每天完成一件事後,我會用手機錄音,記錄剛做的事情或想法。系統會根據時間戳記將內容放入平台,晚上我就能回顧當天做過的事,更新任務筆記中的狀態,並思考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就算自己這天很忙,忘記了隨時記錄,只要在晚上一口氣錄音記錄今天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事也可以,重點是當天有做紀錄,因為明天就會忘光光了。
這個方法對我來說最大的好處是穩定性。
過去即使建立了許多生產力習慣,一旦自己太疲憊,就會把這些流程全部忘記。
但我發現,即使在最疲憊的時候(如公司裁員的那兩週),我至少能在睡前拿起手機,大致說出今天發生的事情。
最糟的情況下,我每週日都能抽時間回顧發生的事情,整理筆記和想法。
這讓我的工作流程(特別是我在思考未來要做什麼,以及更新任務的狀態等)變得更加穩定,我認為這個方法值得推薦給大家。
至於《復盤寫作術》中關於寫作的部分,目前我還沒有精力去實踐。
除了每日記錄外,我每週都會請 AI 幫我整理每日筆記,提醒我這週做了什麼。
有了這些提醒後,我會對著鏡頭錄製視頻,講述自己的經歷和想法。雖然錄製時間不長,但對於未來回顧當時的自己非常有價值。
在筆記系統方面,我的工作流程也有很大進步。
例如,我在 Obsidian 中設置了一些操作,將筆記中的行動項目轉化為日曆事件。這樣,我每天打開日曆就能知道今天要做什麼,未完成的事項可以移至明天。
完成後,我可以通過手機上的 iOS 快捷指令迅速找到對應的 Obsidian 任務筆記,並標記為已完成。
這實現了用 Obsidian 管理任務,但通過日曆執行,並保持 Obsidian 任務筆記與日曆行動的同步。這套系統使用了約半年,大大提高了我工作流程的穩定性。
最後,我還開發了一個 Obsidian 插件視圖,以日曆方式顯示內容,每日顯示我做過的事情。
通過添加日期標籤,我可以快速查看任何一天發生的事情、想法或行動。
這使我能輕鬆跟進工作進度,迅速找回最近做過的事情。這個工作流程在公司重組期間為我提供了保護,減輕了影響。
這半年看過的書
這半年除了《解剖列車》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重要的事明天做》這本書。它讓我對工作方法有了深刻理解。
例如,我們的工作應該減少每天發生的隨機事件,所以當有人立即找你時,很多事情其實可以等到明天再處理。
只要有這種意識,你會發現許多事情延遲一天處理並不會有大問題,但這樣你就能在今天專注完成計劃好的事情,從而大幅提升生產力。
關於這本書的詳細介紹,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
展望下半年
這是我這半年的回顧。希望下半年會更好,雖然我現在狀態不是特別好。
我認為下半年的重點是在工作上學習新東西,在健康上有所進步,特別是刮痧和肌肉方面,以及在知識和經驗上有所提升。
做到這三件事,下半年就足夠了。
個人回顧系列:
如果你覺得這個內容有用,不妨分享給你的朋友。
這是我的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和 Threads,有興趣的話歡迎 Follow。
如果你認為我的文章有幫助,歡迎 請我喝一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