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回顧


又到了半年一度的回顧時間。雖然說是半年一度,但這次有很多的感想都是最近的一個月想到的。這篇作為自己的碎碎念,大家看看就好。

TiddlyWiki 作為知識管理和任務管理的系統

在今年年初開始發現了 TiddlyWiki 的時候,到現在為止我的使用方法也轉了很多。

由一開始只是用來作單純的筆記記錄,到之後的開始嘗試把知識集合成一個體系(特別在於整理上課資料很有用),到開始製作一個簡單的任務管理看版(參考:我會用 TiddlyWiki 來做甚麼?),最近它的功能又突進了一大步。

最近,開始利用 Tags 把 同一個系列的 Tiddlers 變成了樹狀結構,並在這個結構上寫了一個按鈕生成這個 Tiddier 的子分頁,然後,利用這個方法寫了一個類似的按鈕來為任務 Tiddler 生成子任務筆記。在這個結構下我們真是可以把知識和任務很快地拆做不同的系列,然後逐點擊破。

在任務樹的結構下,它的本質就是一個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參考:【大人學】101 專案管理一日特訓班 上課心得)。看著事情慢慢完成很有成功感。

最近工作上成功利用這個工具完成了一個比較複雜的任務(裡面涉及很多的步驟和嘗試),事後要把這個任務的資料變回教學參考資料也毫無難度,只要看回自己做過的任務分拆樹便可以了。

補血課程

這個上年半總共到台灣上了四個課程:

上年 一樣,計畫還是趁早趁還有時間沒有負擔的時候把需要的課上完。可能有些課還未用得著,但是這些概念類的課程我相信會擴闊自己的思考角度,以及這些概念最後會在腦裡融為一體。

例如,上完閒聊課後,至少有動機去和別人閒聊(以及開始實行),以及刻意地把和別人閒聊的時間放到比較高的位置,而不是只坐在自己座位裡埋頭苦幹。

再例如,上完 利害關係人與需求管理 後,剛好有機會去嘗試去帶領暑期實習生進行一個專案。

另外,現在也開始上兩個比較輕鬆的課程:YouTube 經營之道入門,以及 趣味旅遊日語班。上日文課是為了旅行,而上 Youtube 課是為了想知道如何能夠增加流量(儘管我沒有 YouTube 頻道)。

原本的計劃

其實今年的目標是向技術方面進發,每個星期都空出兩至三晚的時間寫程式,但是看來也是過分樂觀了。

這個計劃的最大的問題是,如果某個星期發生了一些意外,例如病了又或者要去台北上課時,整個計劃就變得不能實行,並留下滿滿的挫折感。

然後,今年發現 TiddlyWiki 可以用作時間管理系統之後,現在正在嘗試新的方法,就是每個星期日夜晚做 每周回顧 的時候,並計劃下星期將要完成的事,然後目的就是在下星期要把它們做完。

這個方法是啟發於現在公司裡使用的 Scrum 方法裡的 Sprint 的概念,個人認為好處就是在這個星期的時間安排能夠保夠彈性。

工作方面

工作方面,其實沒有甚麼突破,但是就多了一件新的事情去嘗試。

這件事情就是去嘗試帶領兩名實習生進行一個專案,去寫一些程式來令我們的工作流程變得更順利。我發現,由平時只是埋頭苦幹寫程式突然間要轉變心態去做一個所謂的管理者,這件事很難去適應同習慣。

除此之外,這件事有兩個地方特別困難:

第一就是實習生只有兩個月工作,在不了解他們的能力的情況下要交給他們一些工作,並在最後要做到一些真是有用的東西。在這種不確定性這麼大的情況下,安排做甚麼任務和交付物要變得很有彈性,例如我認為他們在每個里程碑裡的交付物都要能用、並且要真的能夠幫助我們的工作流程,那怕只要能夠幫忙一點也好。

第二就是我並不是全職去做管理的角色,大部份時間我也要去為自己本身的團隊寫程式。在這個情況下,可能每天都要轉換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軟體工程師和管理者)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例如,是寫程式的時候,我們可以好專心去思考和實行一件事去解決這個問題;但是轉換成管理者時,我們要和其他利害關係人去溝通專案範圍和決定實習生去做甚麼任務時,所牽涉的溝通和協商便變得很多,用的時間可能不比寫程式少。

現在的我還未能很好的做到這種角色的切換和時間管理。儘管個人認為如果做到的話會變得很厲害,因為代表能夠同時兼顧寫程式的技術面和產品的品質,以及和因應現實生活的限制下,平衡專案範圍和時程的管理面。

技術

由於發現作為一個軟體工程師,只是懂得做系統裡的其中一部份(就像我現在工作中做的事一樣),很難能夠獨立解決能力和獨立運作並創造產品。

所以希望能夠嘗試從後台到前面介面,以及如何去部署個系統。於是就開始想學習 Spring BootReactDocker

學習了 Spring Boot 和 Docker 之後,由於真是有為自己寫一些十分實用的工具、加上在工作上的個人目標也加上了和這兩個技術有闗的東西,所以還是學到些甚麼。

但是 React 對我來說不夠時間去學習(首先要學習 ES6…),站穩後才開始向這個方向進發。取而代之,在工作的個人目標中有需要顯示網頁內容的部份用了剛學習了一點的 Thymeleaf 來代替。

這個部落格

這年年初其實有訂下一個目標,就是每星期寫一篇文章。雖然還能維持平均一星期一篇的速度(其實也很慢),但是其實這半年發現沒有甚麼滿意的文章,所以對應的結果,就是這年的文章點擊率沒有甚麼增長 :(

我想,是因為想以 TiddlyWiki 為主題多寫一點文章,但是由於產能不足,其他話題的文章無法多寫。

另一個原因是最近其實沒有找到一些大眾和吸精的話題來發揮。看來這個解決方法只能多寫,但是要如何提升產能就是一個大問題。

其實我有很多的東西想寫,但是暫時很多都是未想好結構、又或是想了很久也不知如何表達⋯

香港

香港方面,最近發生了太多事情,令到每個人都對香港的前途感到憂慮。我們這些小市民唯一可以做的,除了去嘗試爭取自己要的東西之外,令一件事就是要令自己的計劃更加有彈性,就算發生甚麼事也好,也能令對自己的影響盡量減到最低。

由於害怕香港往後的經濟會否變差、或是港元會否脫離 聯繫匯率 種種的不確定性,所以做全球化的 資產配置 變得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也要希望自己能在某一方面能力變得很強(例如是技術方面)、增加外語能力、以及令自己被更多人看到,這樣的話一旦要離開自己生活的地方,也能夠增加自己的存活率。


個人回顧系列:



如果你覺得這個內容有用,不妨分享給你的朋友。

這是我的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hreads,有興趣的話歡迎 Follow。

如果你認為我的文章有幫助,歡迎 請我喝一杯咖啡。

分類: 大人學 投資想法 自我思考 知識管理 TiddlyWiki 半年回顧
寫作日期: 2019-06-29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