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下半年回顧
這個下半年做的事其實也不多,但事後回想這些事情都很重要。
減重
因為結婚快一年,驚覺自己重了 8 公斤,認為這樣很不好。我不想這麼快便中年發福。
所以便決定三個月裡減回八公斤。本來打算是做運動,於是買了 M Box 健身單車。但是在踏單車時逛 YouTube 時發現了 伯格醫生的 Channel 。於是試試了不吃碳水和糖,變成了吃蔬菜(50%)和蛋白質和脂肪(50%)。結果也能在三個月裡減了六公斤多。
因為我是在家工作,所以要準備食物時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選擇不吃碳水。但最近因為一些原因需要多一點回到公司上班,這時才發現要不吃碳水是一件多麼難的事情,沒有碳水的餐廳選擇很小,就算有,要吃飽也超級的貴。所以最後決定自備午餐到公司吃。
我本來有打算作斷食(16 8 斷食法),但是發現因為時間的關係很難實行,所以唯一有做到的就是不吃早餐,早上只喝一杯 酥油咖啡 補充體力。
生活習慣變得比較健康
因為 上半年開始發現自己的身體差了很多,在減重的過程中也十分留意如何令自己變得更健康和希望能夠增加免疫力。
最後有採取的行動有以下幾個。
1. 盡量不吃碳水和糖
原因是因為 糖對身體的免疫系統有害,以及我不喜歡吃飯後很想睡覺的感覺(會想睡是因為吃太多碳水後,身體會分泌胰島素來調節血糖的數量,這個過程會使人很想睡覺)。
一開始時我真的堅持了兩三個月不吃碳水(因為當時香港政策關係我無法外出吃飯),但之後能外出吃飯時發現真的很難避免,所以改為盡量不吃碳水和糖。但只要是我自己煮飯時基本都不會吃碳水。
但因為有這樣的改變,加上和身邊的朋友交流後才發現,很多人完全無法接受不吃碳水(很有趣地我自己完全沒有這個問題)。有些人會認為每天一定要吃飯才健康,也有些人就算認同要不吃碳水或是低碳水飲食也好,他們就是無法在飲食上做到低碳水飲食,因為他們內心很想吃碳水。
另外更多的是就算身體是自己的也好,他們也會對你吃什麼有很大的意見,無法接受我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我之後也不再多談這個話題,默默維持自己的習慣就好。
其實我也不可能百份之一百肯定不吃碳水或是低碳水飲食是對的,當然我有自身試驗過覺得病痛真的少了。但是我在這件事發現人們對一些沒有見過的事情的接受程度真是比想像中低很多。
2. 多吸收維他命C、D3 和鋅來提高免疫力
在 對抗各種病菌,病毒方法!增強免疫力!!,柏格醫生 Dr Berg中說到:
- 鋅跟數百種酵起作用,和能夠增加白血球的數量
- 維他命C可縮短感染時間,以及免疫系統需要維他命C來吞噬病菌
- 維他命D3 能夠調節和穩定免疫反應,防些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從而損害身體
3. 開始生病時喝這個
就是 這個天然抗生素飲料。
成份有:
- 1) 15 瓣大蒜
- 2) 1 個檸檬
- 3) 1 茶匙薑黃粉
- 4) 1/4 杯磨碎的薑(60克)
- 5) 1/4 杯麥盧卡蜂蜜(manuka honey)
- 6) 1 盎司(30cc)橄欖油(或 1 茶匙椰子油)
- 7) 3 盎司(90cc)蘋果醋
- 8) 1 杯水(240 cc)
做法:
- 將材料加入攪拌機中,攪拌 1 至 2 分鐘。
- 將混合物倒入一個 16 盎司(500 cc)的玻璃密封罐中,再加入一些水,直到混合物離罐子頂部9分滿(1/2英寸)。
- 蓋緊蓋子放在冰箱中保存。
- 這個配方在冰箱裡的時間越長,效果會變得越好。
怎麼喝這種天然抗菌飲料:
- 在生病的第一個徵兆出現時(比如喉嚨痛、體力差、疲勞等),立刻喝過1shot (44ml)。
- 之後,你可以在 1 天中,再喝 4 shot(分開喝)這種天然抗菌飲料。
味道嘛,你能想像的絕不能談上好喝。但如果加水喝的話,味道變成酸酸的,比較容易入口。
個人認為是有效的,至少這半年沒有吃過西藥(包括中了 COVID 時也是)。我半年裡已經弄了第二大瓶了,只是麥盧卡蜂蜜真的很貴。
4. 間中踏單車機
這是當時想到的在家也能做運動的方法。但坦白說除非有意識去做,否則也很容易忘記踏單車。
另外,就算只是踏單車也好,其實除了看 Youtube 外,很難真的做到一心二用。例如如果在上網課時踏單車,身體踏單車時會減速,這樣也沒有運動的效果。
5. 夏天洗冷水澡
洗冷水澡有沒有用也是沒有人能百分百肯定。但至少個人認為身體會在洗冷水澡時變得有防衞性,這樣能訓練免疫系統會強一點點,始終一直太舒服的話,長期來說真的沒有好處。
只是我還未能練到冬天也能洗冷水澡⋯努力訓練中。
這幾個動作至少令自己感覺身體好了一些,至少真的少了病痛。但不排除是因為我身處的香港現在還要戴口罩所以傳播病毒減少很多的關係,所以要多些時間來驗證。
從 TiddlyWiki 變成 Obsidian
我用 TiddlyWiki 三年多了,一直都是把它 Host 在 Linode 上,但最近因為公司 block 了很多網頁,所以我也無法再使用這個方法了。
然後做了一點點的研究,決定試試用 Obsidian 並在 GitHub 進行同步。這樣做只要在電腦和 iPhone 都能使用 Obsidian 的話,便能夠使用 git 來進行同步(在 iOS 中使用 Working Copy 作為 git client)。
還好因為 TiddlyWiki 的內容是純文字,加上也是用筆記的標題作連結,所以雖然要做一點轉換,還是成功把大部分的 TiddlyWiki 的筆記用寫 script 的方式轉移到 Obsidian 中。
現在使用 Obsidian 兩個月了,其實有很多不習慣的地方,例如是自己以前在 TiddlyWiki 中設置了很多很方便的按鈕也沒有了,以及在 TiddlyWiki 我可以自由設置很多外觀和功能上的東西,但是在 Obsidian 中,很大部分我需要跟著 Obsidian 的規劃走。這真的是工具影響思維。
但因為要跟著 Obsidian 的規劃走,所以自己也改變了很多自己的使用方法,也發現了以前自己的方法可能太複雜。
但是,這意味著如果 Obsidian 沒有人在經營時也會有問題。幸好 Obsidian 也是使用純文字 (Markdown),所以日後有問題時要轉移到其他地方應該也是可以的。
對於 Obsidian,暫時有兩個地方我最喜歡。第一個是我們可以在筆記的每一行也加入標籤,這樣做我可以真的像電腦玩物的筆記術一樣,一個任務一個筆記,只要把要做的行動在筆記裡加入標籤表達就好了。至於第二個是我可以 local 地使用 git,也就是說我可以在無法上網的地方也能寫筆記,等待有網絡時同步到 GitHub 便可以了。
終於中了 COVID
這個大多數人都應該中過了,我的經歷在 這一篇 中了 COVID 的紀錄。
現在唯一的後遺症是掉頭髮的問題似乎嚴重了不少 :(
寫這篇時應該已經很多人中過了,甚至有些已經中過兩次。這個時候的病毒的殺傷力已經減低至一般人能夠抗住的程度。
有些人很能守,所以還未中。我只擔心在不久的將來開關、或是防疫措施變得很寬鬆時,他們的免疫系統沒有經過訓練,但是如果中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較原始病毒的後果會很嚴重。
關於工作
和上半年一樣,主要的問題還是來自於有太多的事情湧進來,所以自己沒有時間去專心處理一些比較難的問題。
現在也在學習中要如何把這些花時間處理的問題拆成一個又一個的小問題,然後在有空的時間去擊破。
老實說這個對軟體工程師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做法,因為心流對我們來說特別重要,對我們來說,有一個例如四個小時的專心時間,效果遠比有八段一個小時的時間來得好。因為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不斷要去試不同的方法。如果工作時間打斷了,每次要回想上次發生了什麼事情也是時間的浪費。
當然你會問,我們不是應該隨時在工作時也應該記錄自己做過什麼,還有試了什麼嗎?這個就算有長時間的專注時間工作時應該要這樣做,因為可能數個月後你要再看這件事時也需要看回自己當時試過什麼。只是如果有不斷的中斷,每次工作時我也要看回自己寫的筆記看看做過什麼,但是如果有一段長時間專注的工作時就不需要看回做過什麼,因為自己正在做。
只是,現實是長時間的專注工作時間很難出現,所以也無可避免地要在不斷被打斷的情況下工作。這個也是練習的一種。
關於時間管理課 / 防彈筆記法
因為以上工作的原因,加上轉了使用 Obsidian,終於可以正式學習 Esor 的方法論。
為什麼說是因為轉了使用 Obsidian 呢?因為 Obsidian 其實有點像 Esor 使用的 Evernote,所以可以試試如果完全使用 Esor 的方法工作會如何。
以往我也有看 他的 Blog 還有他的書,但這次他最近出的 防彈筆記法 終於足夠簡單地使用。此外我也正在上他的 個人數位生產力課程 。和書相比,我個人會更推他的課程,主要是因為課程的內容比書多很多,內容也更完整。
最近我在試試看如果每週決定要在某幾個任務中推進進度,然後每天在這些任務就中各花一至兩個蕃茄鐘時間來推進的話效果會如何。如果好用的話再來分享。
關於這個 Blog
毫不意外地就是產出很低的半年。
這半年其實改良了寫 Blog 的 Workflow(全部都是最近一個月做的):
- 因為用了 Obsidian 的關係,也就是在 Obsidian 和這個 Blog 的內容其實都是 markdown 的關係,所以減少了很多轉換格式的工序,我也可以直接在 Obsidian 上寫草稿。
- 每次下筆或寫草稿時有幾分鐘時,弄了一張相關的圖片後,直接把它上傳到 GitHub 上並把圖片的網址放在 Obsidian 的草稿中。這樣做解決了很多以前花費很多時間上傳文章前花很多時間放圖片的問題。
- 用 LINE Camera 來弄縮圖,除非很有必要,不再花時間去畫縮圖。之前弄縮圖的時間可能比寫文的時間還要久。
這幾個改良應該都能加速寫文章,至少令自己有多一些動力寫文章。
試試拍影片
最近稍微試試拍影片,但還未想到要拍的主軸。於是試試把自己的想法拍下來給自己看,也順便重訓 Talk to Camera。
然後發現其實如果要把影片變成可發佈的狀態,其實挺化精神的。因為就算有後製剪接幫忙,要每句說話都清楚說出已經很難(很花時間)。
其實要這樣做真是要寫稿才能拍影片,但其實自己連寫文章的時間也未能解決,所以還需要想想如何做。
現在我只是用影片做兩件事:
- 第一件是把內心的東西初步地說出。這段片段最後不保存也沒有問題,反正拍這個影片的目的只是強迫自己把想法初步組織並說出。說出後內心有了大概想法後,要寫文章架構會變得容易一點點。
- 第二件是記錄自己發生過什麼事。由於只給自己看,就不想花心力去做剪接。這個情景下,個人認為使用 Apple 的 可立拍/奇趣拍 加上一個輕便的無線麥克風(例如是 Comica Vimo S就足夠了。
這半年看過的書和上過的課程
- 變化中的世界秩序:橋水基金應對國家興衰的原則:我還未有看完,作者用大量的例子證明最近幾百年各國都根據一個週期地上升和衰落,而衰落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過度舉債。坦白說由於我對各國歷史的知識十分薄弱,所以對於很多發生過的事情沒有共鳴,但自己經歷過並且在書中提及過的則記憶猶新。
- 防彈筆記法 和 個人數位生產力:我還未上完,如上述,我在試試完全使用他的時間管理方法中。
- V029 成熟大人的父母相處指南 我只看了文稿。也是 Joe 的世界觀在父母的應用。大致的 idea 是我們要能夠照顧自己,並立下界線不要讓別人長期不斷依賴自己,這樣做大家的相處就會相對和平。
- V031 大人的說話課:條理清晰地說出觀點、發揮影響力:我還未上完但大推的好課。 對我最有用的是課中有幾個(例如 彰顯自己的優點卻不惹人討厭的修辭 和 給予建議卻不說教的修辭)我一直都未想到要如何處理的難題,在這課中為我解答了。
- 忘形流圖像資訊溝通術:複雜的事物,簡單說清楚!:老師這次真的不藏私地教授如何做他的忘形流簡報。個人學到最深的是如何設計好整個內容的結構。圖像 / 投影片這些只是在有了結構後才能發揮作用。
- 歐洲演講比賽冠軍的德國式邏輯陳述法:使你的發言溫暖、有說服力又受歡迎:被書名破壞了的好書。一開始我以為是講邏輯的。但其實這本書教的主要是如何陳述自己的主張、如何聆聽別人,以及如何問問題。這本書比我想像中更注重聽眾的性格和心情。
內心 OS:今年還沒有做到向著同一件事情專注並努力⋯希望下年能做到。
個人回顧系列:
如果你覺得這個內容有用,不妨分享給你的朋友。
這是我的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和 Threads,有興趣的話歡迎 Follow。
如果你認為我的文章有幫助,歡迎 請我喝一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