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沒有再使用 Spaced Repetition 來寫筆記?

Repetition
我以前使用 TiddlyWiki 時,看到了 Andy Matuschak 介紹的 使用 Spaced Repetition 來為筆記成長這個概念
因為我以前讀書時也有使用 Spaced Repetition 來讀書並獲得了不錯的成績,所以我秒懂這個概念十分有用。所以我立即試用這個方法寫筆記一年多。當時也寫了 如果筆記軟件有些功能就好了:利用 Spaced Repetition 來幫助自己把想法成型 這篇文章來介紹這個概念。
只是,當我從 TiddlyWiki 轉到 Obsidian 時就決定不使用這個方法了,這篇來說說原因和我的替代做法。

Spaced Repetition 是什麼?

大概意思是,幫我們新建一則筆記時,我會為它設定一段時間後再來看看這篇筆記的內容有沒有什麼東西需要修改。

在重複的修改下,這篇筆記的內容會變得越來越豐富。

此外,如果我們在研究一個領域時,我們會在差不多的時間寫下多篇筆記。例如當我們早上寫筆記 A 時並設定了明天會回顧它,下午寫了同一個領域但不同課題的筆記 B 和筆記 C。那麼明天我要複習筆記 A 時,昨天寫了的的筆記 B 和筆記 C 會刺激我在筆記 A 加入更多內容。

在 TiddlyWiki 中我是自己寫這個功能的,在 Obsidian 中可以在 Community Plugins 中找 Spaced Repetition 這個 Plugin 來使用。

但為什麼我不再使用 Spaced Repetition?

在我設定 Spaced repetition 的方法中,如果寫了一篇筆記,在這筆記誕生的一年內最少我要回顧這篇筆記四次,如果有修改的話,回顧的次數甚至更多。

當我寫下越多筆記時,我需要花時間來回顧筆記的次數便會以幾何級數上升。

加上在轉用 Obsidian 的那段時間我有點忙,如那段時間果我每天還要回顧今天要回顧的筆記,對我來說壓力會很大。

那麼我在想,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真的要永久地回顧一篇筆記嗎?

花時間來回顧並修改一篇筆記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會讓我們不斷思考。

只是如果無限期地修改一篇筆記就會太花時間,在成本效益上沒有好處。

如果能在某個情況下決之不再回顧這篇筆記也是可行的做法,只是在我以前的經驗裡,我無法決定何時不再無限回顧這篇筆記。

這時候,我想到了一篇筆記應該要有它的階段。

筆記的階段

一篇筆記應該有它的生命週期,記載它不同的階段。以我思考後的工作流程為例:

  • 首先它是一個資料。例如它是一個書中的內容片段、一個想法、或是一個和人對法後的內容。我們應該要先把它記錄下來。
  • 然後我們會把這些資料進行處理:例如是 1. 把這個資料分拆成一個又一個獨立的概念卡片,以及 2. 在概念卡片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經驗。
  • 然後,把概念筆記加入到卡片盒中,自己已有的想法的延伸的位置。
  • 最後,需要寫文章時,在卡片盒中拿出對應的卡片材料來寫文章。

    何時一篇筆記算是成熟?

就以上的流程為例,我認為只要筆記已經變成卡片(也就是把原始資料分拆成獨立的概念並加入自己的想法後)並放在卡片盒後,這篇筆記便算是成熟了。

我們平常不需再去回覆已經成熟的筆記,只有自己處理其他筆記時要看回對應的成熟筆記才有機會修改這個成熟的筆記。

所以,我們平時要處理的只是那些並未成熟的筆記。

那麼,我們只需要把筆記分類(例如用標籤的方式來分辨),並且在有空時看看那些未成熟的筆記並選擇當刻有興趣的來處理便可以了。

這樣處理的好處:

這樣做,我在處理筆記時沒有壓力,我可以在任何有空的時間想回顧什麼筆記都可以,不一定要回顧已設定在今天要回顧的筆記。

要知道,如果每天都要回覆幾十則筆記,我也不會想花精神去用心回顧那麼多筆記,倒不如把精神花在我當刻有興趣回顧的筆記還好。

總結

用 Space Repetition 來不停地為筆記進行回顧能讓筆記成長,只是使用不當的話,太多筆記需要回顧的話會變得太花時間了。

我的取代做法是:為筆記加入一個階段的標記(例如是未成熟 vs 已成熟)。平時有空時在未成熟的筆記中選擇當下有興趣的筆記來進行補充,認為這篇筆記已成熟後就不會這樣再處理。

你對 Spaced Repetition 用來為筆記成長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告訴我~


筆記方法:

知識筆記管理:

任務筆記管理:



如果你覺得這個內容有用,不妨分享給你的朋友。

這是我的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hreads,有興趣的話歡迎 Follow。

如果你認為我的文章有幫助,歡迎 請我喝一杯咖啡。

分類: 自我思考 知識管理 筆記心法
寫作日期: 2023-08-29

隨機文章: